您好,欢迎光临本草音乐实验室 ♩ 三二一睡眠科技有限公司 ♩ 热线:13570880178!

全国服务热线:

0755-25115581

新闻动态

我们珍借每一次合作的机会,竭尽全力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!

国际不打小孩日|“正向教养”为孩子创造一个没有伤害的成长环境

发布作者:超级管理员 发布时间:2022-04-30 阅读次数:2399

除了肢体暴力之外,还有许多孩子在家里承受着语言暴力和情感上的“冷暴力”。创伤性的童年经历会对人产生长久的影响,以至于“有的人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”。

事实上,《未成年人保护》《反家庭暴力法》等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。2021年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出台时,网友们也纷纷感慨“家长终于要‘持证上岗’了”。

然而,法律和现实之间仍有很大的差距。很多人认为,管教孩子是家务事,家长有权决定怎么管教自己的孩子。因此,虽然一些恶性的虐待儿童案件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,但在“棍棒之下出孝子”“打是亲骂是爱”的文化规范下,非暴力的教养方式仍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。

“上次是用木棍打我,把棍子都给打折了。”

一项发表于2015年的研究估计,中国0-17岁儿童中,遭受肢体虐待的发生率为26.6%、情感虐待的发生率为19.6%、性虐待的发生率为8.7%、忽视的发生率为26.0%。[1]目前,我国仍然没有关于针对儿童的暴力事件的全国性统计数据。

2014年,救助儿童会提出了“消灭针对儿童的体罚和羞辱”这一全球行动。同时,我们启动了“正向教养”项目,聚焦于家庭中对儿童的体罚和羞辱。

为了解中国家庭中打骂儿童的现状和原因,我们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童小军副教授合作,进行了文献回顾和访谈。在对初、高中生的访谈中,许多学生都能回想起在家中被暴力管教的经历,其中既有肢体暴力,也有语言和情感暴力:

“小学之前还是小学那一阵,我妈老是打我,打屁股或者用手拍后背……有按在那儿打过。”

“上次是用木棍打我,把棍子都给打折了。”

“爸爸就让我在柜子那里罚站,站了一下午。”

“用晾衣竿打。”

“我爸到院子里把游戏机放在地上,用我的手握着锤子把游戏机砸碎了。”

“我爸就会先选择不说话。他就在那坐着,也不让我走,就让我在那呆着,他也什么都不说。”

“(妈妈)对我会冷眼相待,寡言少语,没句话,就是不带任何感情的感觉。”

“我干什么事笨了,比如找东西找不到,她带着我去找,找到了就会骂我,说我笨,‘这么简单还用教吗?’”

虽然学生们对这些经历记忆犹新,但他们往往不认为这是儿童虐待,反而会用“爸爸妈妈都是为了我好”来解释父母的行为。这使我们意识到,在打和骂的话题上,父母和孩子的体验都是矛盾的,在理论上很容易定性为“正确/错误”“好/坏”的问题,从情感和关系上,却是很复杂的。

在调研的基础上,我们引入了救助儿童会(瑞典)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琼恩·E·杜朗特博士共同开发的《正面管教》家长课程手册,综合参考国内外的其他书籍和教材,尝试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家庭教育培训教材。

这个时候,我们将“正向教养”定义为“专注于养育者双方平等及共同的参与,积极为孩子创造一个没有身体和情感伤害、尊重他们权利的教养环境,继而培育亲子之间亲密而巩固的关系,并实现儿童潜力的最大化。”

救助儿童会开发的两本禁止针对儿童的体罚的手册,分别面向儿童和家长

家长为什么会打孩子?

从2015年开始,我们在广州、眉山、昆明、乌鲁木齐等城市,和社会组织合作,面向家长开展正向教养学习小组。在小组中,我们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家长,也了解到他们在家庭中遇到的各种挑战。

有妈妈说,她的丈夫常常用打的方式来教育一岁多的孩子,在孩子的身上可以看到被衣架打过的痕迹。有一次,她看到孩子也拿着晾衣架在抽打一个凳子。

有爸爸说,他希望能学到一些直接、有效的方法,让孩子乖乖听话。

有妈妈说,自己从小被家长打骂,婚后又常被丈夫责骂,自己难受时,常通过两个孩子泄愤,有次甚至把孩子打得都进了医院。

在和来自不同地区、文化、阶层、职业、受教育水平的家长交流的过程中,我看到了暴力管教的代际传递——很多家长是在打骂中长大的,当他们为人父母的时候,就认为打骂是一种有效的管教方式,以此来教育自己的孩子。

同时,我们也看到了许多“被困住”了的家长:家长很爱孩子,却在教育的过程中打骂了孩子。冷静下来后,她/他会充满愧疚,决心下次要改变。但是,当冲突再次发生的时候,又会忍不住使用暴力。这样的循环不断侵蚀着家长的信心,内疚、无力和自我怀疑不断地告诉她/他:你不是一个好家长。

因此,在正向教养的家长小组活动中,我们并不先和家长讨论他们的孩子,而是讨论家长自身。

在一开始,我们会邀请家长分享他们的家庭梦想——我希望成为什么样的家长?我希望孩子、邻居/朋友怎么评价我?在家庭教育方面,谁是我的榜样,他/她是怎么做到的?

进而,我们引导家长看到维持生计、教养孩子等等给她/他带来的压力,以及压力产生的影响——什么事情会让我感到有压力?在有压力的时候,我的身体有什么反应,我的情绪有什么变化?处于压力下时,我容易对别人说什么或做什么?有压力时,孩子的什么行为会让我容易爆发?在压力情境下,我对待男孩和女孩的方式有不同吗?男性和女性在压力下对待孩子的方式有区别吗?

在我看来,一个人要照顾好孩子、家人,前提是要先照顾好自己。我们并不是劈头盖脸地怪罪家长“你打孩子是错的”,而是帮助家长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压力值、情绪变化,学会自我照顾,寻找适合自己的纾解压力的方法。很多家长告诉我们,当自己成为了情绪的主人,而不是被情绪所左右时,她/他能够更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交流,很少会无意识或控制不住就打骂孩子了。

正向教养导师互相练习非暴力的沟通方式

我们不告诉家长“怎么教孩子才是对的”

虽然很多家长都说希望在教养孩子上得到指导,但在项目开展过程中,招募家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除了时间有限之外,家长对于“学习”的紧张是更主要的阻碍。

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,学习通常被认为是一件“苦事”——老师会在课堂上指出学生的错误,学习之后要考试,不允许抄袭,考得不好还要被批评。因此,说到要学习家庭教育的方法,很多家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畏难情绪,害怕自己学不好、做错了。

事实上,和常规的教育不同,家庭教育没有标准答案,而是基于经验不断发展的。相比于告诉家长“怎么教孩子才是正确的”,我们更愿意和家长一起发现和总结“我用过哪些好的经验和方法”,并鼓励大家互相参考,模仿别人用过的有效的、非暴力的教育儿童的方式方法。

在我们看来,不只是孩子,家长也需要被肯定和鼓励。当家长看到自己的高光时刻的时候,她/他会变得更加自信,更愿意去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,更有动力去尝试新的方法;遇到挫折的时候,也更容易走出来,与人讨论,总结经验,继续尝试。

这便形成了对于“赋能”的新的理解——不只是赋予技术和方法,更需要赋予使用技术和方法的信心。基于新的理解,我们在2019年更新了“正向教养”的定义,更强调鼓励和认可,提高家长的信心和能力,使家长愿意控制打骂孩子的行为,尝试非暴力的教养方式。

很多家长会说:“学了正向教养之后,我知道不能打孩子,但情绪上来的时候,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就下手了。”这时候,我们会肯定家长的自我觉察和反省,引导他们允许自己的失败,接纳自己的焦虑,重新建立起和孩子之间的信任关系,慢慢地将非暴力变为一种习惯,实现“国际不打小孩日”所提倡的“请来试试看,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,或许你将会发现,今天过后的每一天,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”。我们也相信,家长坦诚地面对挫折,在尊重的基础上和孩子进行沟通,也会进一步影响孩子,使孩子从中学会尊重和自立,同时使亲子关系更加亲密而稳定。

李东是正向教养家长导师,也是仁寿县心时代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技术顾问。在一个家长小组上,一位父亲和李东说,今天的课程让他有了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法、和孩子改善关系的想法,请李东帮忙出主意。李东对他的想法表示了赞赏,并请他回家后,就过去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向孩子真诚地道歉。这位父亲问:“道歉有用吗?”李东说:“试试吧,慢慢来,不急。”

当天晚上12点左右,这位父亲激动地给李东打电话,说他给孩子道了歉,孩子回到房间大哭了一场,等了一阵才出来。他给孩子递了一盒牛奶,孩子看了看父亲,用拳头捶了他一下,然后紧紧地抱住了父亲。在这位父亲的记忆中,这是孩子懂事以来,他们俩的第一次拥抱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