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服务热线:
0755-25115581
您好,欢迎光临本草音乐实验室 ♩ 三二一睡眠科技有限公司 ♩ 热线:13570880178!
五一劳动节如期而至,你正在悠闲度假,还是被隔离在家、对着电脑继续加班?
劳动节本来是为了纪念美国芝加哥工会争取8小时工作制、反抗资本剥削的节日,然而时至今日,我们的工作时间却越来越长了。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之一,是关于工作的理念发生了变化。当宗教和社区逐渐消失,工作不再只是谋生手段,而变成人生意义的来源。政治家把“努力工作”视为理想,科技公司则说服员工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就是一种新型自由。工作,成为了自我赋权的方式。
但是当工作彻底主导并渗透进日常生活,反而造成了新一轮剥削,新自由主义的竞争观念让人们自愿加班,信息通信技术则要求人们全天候检查电子邮件。作为媒体工作者也是如此,虽然为读者带来价值和慰藉的成就感和满足感非常重要,但是当看剧读书刷微博变成了工作的一部分,也时常会觉得疲惫;对于其他人来说,这种影响更为严重,比如需要额外承担照顾孩子和家务职责的女性,以及随时保持待命状态、“自雇飘零”的零工经济从业者。疫情更让这一状况雪上加霜,居家办公模糊了上下班的界限,而抢菜囤货和长时间居家则折磨着本就脆弱的神经。
近年来,缩短工时的呼声越来越高,欧洲各地正在制定“断网权利(right to disconnect)”法,规定雇员在休息时间不必回复工作相关的消息。在中国,豆瓣的热议话题“上班与下班的割裂人生”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打工人为了切割工作、夺回生活的姿态,参与话题的人通常会贴出两张照片,上班时蓬头垢面素面朝天,下班后立刻变身为充满活力的辣妹酷哥。可是,仅仅是保持工作和生活互不干扰就万事大吉了吗?近期的Apple TV+美剧《人生切割术》就以一个极端的高概念暗示了这样做的后果,公司雇员的记忆通过技术实现了彻底隔离,上班的自己负责赚钱和承受压力痛苦,下班的自己只需享受生活就好,但其结果却是自我的彻底异化,以及人格完整性的丧失。
这令人深思,当私人与职场的边界消失,这到底是值得欢呼还是警惕?如果无论工作是否渗透进生活都会导致相应的问题,那么这两者还能分开吗,或者说,还有必要分开吗?